“你好?大家好?你叫什么名字?……”宁静的夜晚,一遍又一遍整齐洪亮的声音在于田县库勒吐克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响起。“今天的学习先从问候开始,以后逐步学习复杂的句子。”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住村工作组成员艾力亚尔·玉麦尔担任授课老师,指着黑板上写好的汉字示范,台下学生跟着朗读学习。
5月25日,经过精心筹备,于田县科克亚乡库勒吐克村“双语”夜校正式开班,工作组成员与参加学习的村民们共同学习交流。
工作组进住以来,了解到村里很多村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为薄弱,想学“双语”,但苦于缺乏学习环境和条件,存在缺少“双语”老师的实际困难。为尽快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汉语水平和工作组成员学习维吾尔语的水平,经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共同决定把“双语”夜校办起来。
为办好“双语”夜校,工作组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培训内容、授课形式、讲课时间等,最后确定由工作组全体成员轮流承担教课任务,并专门购买了《农牧民轻轻松松学汉语》等学习教材,培训时间为每周一、三、五晚上一个小时。
在“双语”夜校开班仪式上,工作组副组长孟英明和库勒吐克村党支部书记伊布拉音木·阿西木,分别向村委会干部和村民提出了学习要求,鼓励大家学习好掌握好“双语”,共同为来上课的学员发放了教材和学习用具等。
参加“双语”夜校的村民阿布都艾尼说:“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不会语言无论日常生产、生活还是外出务工、看病、购物都遇到困难和麻烦,这次工作组给我们办汉语培训班太好了,我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双语”夜校激发了村民学习汉语的热情,工作组成员在“教学相长”过程中也强化了维吾尔语学习。这种互相学习语言的氛围,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